贺兰县纪委
首页 > 理论研究 正文

理论研究

把好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第一道关口”

稿件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26 09:46:27
分享至: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更好为群众服务。云南省镇雄县纪委监委聚焦服务保障民生,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信访举报工作质效,把化解和处置初信初访作为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第一道关口”,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压实责任,抓好信访问题前端受理。镇雄县纪委监委聚焦承办责任,强化末端落实,厘清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及前端化解各环节工作职责,推进矛盾源头化解,推动形成各部门、各层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压实承办责任。制定《检举控告和问题线索承办人工作制度(试行)》,明确承办协办工作职责、分类处置销账时限、延期办理条件及追责问责情形,压紧压实承办人、承办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分管领导责任。二是精准处置信访问题。坚持来访诉求逐月梳理、通报分办机制,围绕责任落实同步做实诉求剥离转办督办工作。建立线索分办衔接机制,严格分办时限和程序要求,精准研判信访内容,对业务范围内的检举控告件在规定时间内转承办部门及时办理,业务范围外的及时进行分流转办,同步建立工作台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三是落实首办责任。制定《首信首访首办责任制(试行)》,将工作分流到人、压实责任,明确办理时限,压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认真办理首信首访事项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首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信访问题的办理质效。

  关口前移,力促案结访息事心双解。实行领导包案领办疑难信访举报,切实将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关口前移,做到发现收集问题到一线、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一是接访下访听民意。严格落实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接访下访制度,班子成员带头“面对面”化解信访难题。落实重复举报常态提示预警通报机制,按季度向各片区推送重复举报台账及地域、领域性信访举报突出问题,保障接访下访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领导包案解顽疾。制定《重复举报治理暨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信访举报实施方案》,明确上级纪委监委交办督办件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案办理,属于下一级受理范围的重大复杂检举控告和问题线索,提级由对应联系的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包案办理。包案责任人按照要求把包督办、包调查、包解决、包息诉、包稳定等各项责任落到实处,“一件一策”靶向施治,切实以“点”上的成功经验,推动“面”上形成长效化解机制。三是答复反馈疏堵点。落实实名举报“三告知一反馈一回访”工作机制,细化“办前告知、办中沟通、办结反馈、重件回访”工作责任,防止告知反馈不严不实引发重复举报、次生举报。严把程序关、审核关、报结关、督查关、反馈关,有效提高重复信访举报件办理质效。

  标本兼治,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建立健全鼓励实名、澄清正名、严查诬告的全链条工作机制,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一是规范开展澄清正名。对澄清正名的范围、重点、方法、程序和要求进行细化,坚持应澄清尽澄清,根据问题性质、举报来源,结合被举报人性格特点、所在部门行业领域政治生态等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澄清方案,在澄清后及时将书面澄清函等相关材料归入澄清对象廉政档案,并反馈至组织部门,释放澄清正名正向激励效应。二是严查诬告陷害行为。严格规范诬告陷害行为认定、处置启动、线索移送、案件调查等工作流程,建立诬告陷害问题线索移送和办理结果反馈机制,既注重收集诬告陷害行为成立的证据,又认真分析研判举报的动机、情节、性质和产生的后果,精准研判、严肃处理。三是建立暖心回访机制。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电话回访等方式,适时对被澄清对象及所在单位进行回访,了解被澄清对象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针对性做好释压减负工作,确保正名到位,回访到心,帮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游茜茜)

>>><<<